王义生,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,主任医师,中山大学兼职教授,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,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》、《广东医学》等五种杂志的编委。曾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进修,发表论文23篇,参编专著2部,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2项。擅长颈、腰椎疾患、脊柱畸形、关节伤痛等的诊治,对复杂、疑难的骨科手术有独到技巧。
在骨科门诊中,颈部不适,颈、肩、臂痛、手麻的病例越来越多,且趋年轻化;青壮年因颈椎病、颈椎间盘突出症而住院手术的数字也逐年攀升。问题在哪里呢?让我们先了解颈椎病的发病机制:⑴人的椎间盘在20岁左右就开始变性,其进展速度不亚于腰椎。⑵这种变性可因急性或慢性损伤而加快。⑶间盘的退变还直接、间接地使同一运动单位的其它结构受累。⑷颈部姿势不良和长时间僵持(不活动)是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。⑸存在先天性缺陷时,可在上述情况下“诱发”形成更复杂的退行性病变。
图:王义生
那么,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有哪些常见因素与颈椎病相关呢?
⑴长年累月伏案工作、读书、电脑操作等,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、韧带紧张和疲劳。
⑵椅子、桌子、身高三者不协调,电视机、电脑荧屏位置过低,使颈部不能保持中立稍仰的姿势。
⑶不适当的体育运动、健身活动等导致颈椎损伤。
⑷睡姿和枕头厚度、弧度不适宜,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、侧屈的状态。
⑸一些特殊工作需要低头操作,颈椎得不到舒展。
骨科倾向于将颈椎病分成:神经根型、脊髓型、椎动脉型、交感神经型、混合型五种类型,还有学者多分出颈型、食道压迫型。神经根型较为多见。当反复出现颈部不适,如酸、痛、胀、累等问题就要引起注意,X光片发现颈椎变直、椎间隙变窄是颈椎病(颈型)的一种预警。脊髓型颈椎病对肢体功能、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,可发展为瘫痪、排尿排便功能障碍,因此,该型一旦确诊,就得尽早到大医院医治。
90%以上的颈椎病可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缓解,这些疗法其实是一套综合的方案。包括牵引理疗、针灸、按摩、颈肌锻炼、康复操、药物内服、外敷、颈围保护制动。颈椎牵引几乎适应于各种类型颈椎病,效果最为确切。
当非手术疗法不能解决问题时,可考虑手术疗法。我院骨科是国内最早开展颈椎手术的单位之一,有五名医师先后赴美、英、德、法、瑞士进修,对颈椎手术有深入的探索和研究,积累了一定的经验。
颈椎病可通过合理、科学的治疗控制病程的进展,但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。在此提醒从事特殊工作的人们要忙中偷闲加强锻炼;电脑游戏迷、网迷、电视迷和麻将爱好者等更需要节制,经常活动颈部,确保有一良好的顶梁柱时刻支撑着自己的一生。 (王义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