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视购物从疯狂到低谷
3年前,三利家纺经过慎重考察签约国内影响最众的地方栏目之一——湖南卫视快乐购,借助湖南卫视的超高人气,加以靓丽的花型和优质的产品质量,三利家纺打响了知名度,销售业绩逐步攀升。此后,公司签下了河北爱家电视购物合约。
三利家纺总经理熊文昌曾表示,目前国内家纺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以商场专柜、品牌专卖店、加盟店、超市的形式存在,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,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创新思路,开拓更多的渠道,电视购物是个有益的尝试。
客观上说,三利家纺凭借强势的电视推广,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升,但美誉度却没有随之水涨船高。有关数据显示,三利家纺通过电视购物所得收入占总收入的1/3,也就是说,2008年,三利家纺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,电视购物的销售额将占2000万元。
数字说明一切,电视购物的确为三利家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。但好景不长,有些电视直销为了追求新奇特而推销多种伪劣药品、保健品、手机等产品,给消费者体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家纺营销也成为被殃及的“池鱼”,湖南一消费者曾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,从电视购物买回来的上海某知名品牌床品,水洗后严重褪色,面料缩水也非常严重。该消费者最终得到的答复是该产品为假冒产品。
“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对于电视购物性命攸关。”上海袭人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吴启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并不是说电视购物本身就是诈骗的代名词,电视购物是一个纠集点,最终它纠集了这些法律问题,但它也不仅仅是法律上的问题,还是商业模式上的问题。因此,关键是要解决电视购物各环节中容易滋生诈骗的因素,如消费者不能当面验货等问题。”
面对电视购物出现的诚信危机,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也表示担忧。他呼吁,应对电视购物节目和相关企业引入事先的资质审查,从源头控制广告和商品质量。另外,还应该引导规范电视购物产业的发展,例如加强立法、推动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等。
武高汉分析认为,首先,国家应该针对电视购物等行业加快立法,严厉惩罚诈骗行为,堵住相关法律漏洞。其次,电视购物也应该有意识地自我规范,有责任心的企业要出面引导行业的发展方向,引入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,把握住虚拟购物中支付这个关键点。再次,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。应该有一些必要的警惕心和培养好的消费习惯,不要轻易相信商家所打出的承诺,坚决要求使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,如遇问题可与卖家所属地的消协联系或与网站的消保联盟联系,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“由于缺乏核心的推动力量与行业自我约束,电视购物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。”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警告说,“如果行业整体不诚信的局面再得不到扭转,这种购物形式将变成另一个‘传销’”。
社区营销考验资金链条
浙江杜邦家纺公司曾经在社区营销领域被称为“创新典范”,其在温州某个县级城市开业当天促销就高达40万元。浙江杜邦家纺公司董事长叶明忠表示:“要把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全国。”
的确,在大部分家纺品牌正在筋疲力尽地角力商场、专卖店的时候,杜邦家纺率先跳出竞争乱象之外,并用资金优势堆砌起庞大的社区网络,在没有强大对手的前提下,其终端拓展势如破竹,杜邦迅速在浙江以及周边地区争取到市场话语权。
叶明忠当时非常庆幸,其从南方寝室那里获得了一员得力干将——王俊,品牌、渠道都游刃有余的王俊,加上在南方寝室多年运作的丰富经验,王俊一开始就显得如鱼得水,并在多个行业会议上发表高见。
终端网点的迅猛拓展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叶明忠微微担心的“南方寝室阴影”,多年运作下来,杜邦非但没有出现相仿的南方寝室模式,而且开创了家纺渠道创新先河,杜邦不仅建立了庞大社区网络,而且实现了赢利。王俊也借助杜邦这艘大船迅速突破了自己,其新创模式也开展得顺风顺水。
然而,就像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战役一样,杜邦公司百密必有一疏。他们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:庞大的社区店需要后续强大资金链的支持,一旦资金吃紧,加之新开网点并非全部都能赢利,貌似强大的终端布局就像积木块一样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。
2008年下半年,一直扶摇直上的家纺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未能幸免,一批家纺企业的利润迅速从30%降低到0,甚至出现负增长。
杜邦公司也因多元化运作,旗下铜厂出现资金链断裂,难以挖东墙补西墙,家纺这块业务严重受阻,而力担重任的王俊因为一些政策难以兑现给经销商也选择了离开。
2009年伊始杜邦公司开始了战略布局调整,并到处招兵买马,笼络人才,渴望有新的斩获。
现在看来,对于家纺行业而言,电视购物和社区营销这些新兴模式,并不是终端突围的良方,中国家纺业已经意识到渠道之争是夺取未来市场的关键所在,企业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同时,也要结合家纺产业本身固有的特点,产品结构、资金配套、品牌打造等各方面都要与渠道拓展相吻合,否则有可能导致功败垂成,甚至南辕北辙。
需要指出的是,电视购物和社区营销,从形式上看,企业似乎达到了知名度的迅速提升,而美誉度却在“量”的业绩掩盖下没有得到持续提升,知名度、美誉度作为品牌的左膀右臂,少了哪一个都不是成功的品牌。(中国纺织报 刘雁飞)